得獎作品

暢遊萬宜水庫東壩地質公園
2018-05-31

暢遊萬宜水庫東壩地質公園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中五 蔡浩茵

 

  東方旭日初昇,紅彤彤的光暈逐漸驅散黑暗……

  居住在西貢已有十六年,遊過萬宜水庫東壩也有好幾次,但東壩的夜景實在是鮮有欣賞。今天,隨著小船噠噠的引擎聲,我、阿姨和姐姐決定在中午來到香港後花園的水庫,尋找那獨有的光景和美感。

  一下船,只見眼前有山有海,不過也有人山和人海:有老師牽着小孩,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等。但這些都阻擋不到高聳連綿的山脈,穿插天空的亂石和捲起千尺的巨浪,阻擋不到這些壯闊宏偉的自然景觀。

  東壩的景觀真是百看不厭,我興奮地衝下大斜坡,站在一排大力士緊扣的雙手上。拋石護堤正向著那波浪的鬼斧神工——破邊洲。原來這麼走近一看,還能看清楚波浪拍在破邊洲時的姿態:起伏不定的似一排芭蕾舞者;浪花的泡沫似點綴舞者的花裙,美艷動人。彷彿處於古人說「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光景,構成了一幅活生生的亂石巨浪圖,真是震撼心弦。        

  珍貴的知識總是藏在最觸目的寵然大物中。在旁邊的一對遊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看上去是外國人,另一個卻是本地人。他們都蹲在拋石護堤上,好像在研究什麼,看得入神,原來是護堤下被波浪沖來的螺。我還在旁邊聽著那本地人向外國遊客介紹著:「這是荔枝螺,殼上有明顯的紋理。還有,這是黑線蜒螺……」

  接著,我和家人又漫步到海蝕穴前的小橋。在高大的海蝕穴前,遊人頓時變得極其渺小。遊人的聲浪再也不及自然界賜予巨浪嘩然的拍岸聲及其奏起的搖滾樂:拍在海崖上的似響亮的擊鼓聲;捲進海蝕穴中的似電子結他聲,還帶有餘音……這惹人振奮的曲子引領我們繼續旅程。

  天色變得灰暗,夕陽西下,地面的暖氣漸漸消散。我注意到剛才忽略了的六角柱岩。實在是難以相信,這深淺分明、工整的六角形全是自然界的力量,大自然之手就是有這麼獨一無二的藝術感!阿姨還說這六角柱岩是由兩次的火山爆發留下的痕跡,大地的裂縫天然就是六角形的,形成了這一整座山。這麼壯觀的景象,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我看這是凡人無法體會的。

  在斜坡上,一個幼稚園老師正帶著小孩子離開公園。「小誠,你好棒呀,幫忙撿地上的垃圾。」一個小孩的回答説:「當然了,是老師您教我們的。」這飄來的說話聲,跑進了我的耳蝸,大概是小孩的聲音可愛罷。

  天黑了,眼前景物亦漸朦朧。我們找了個草地,閒散地躺著。靜止的水流隨風飄動,柔弱的潺潺水聲、輕輕的呼呼風聲與搖曳不斷的樹枝發出的沙沙聲,是多麼令人舒坦的安眠曲啊!仰望夜空,惹人感嘆:滿天星宿,不是夜市的霓虹燈,也不是維港的幻彩詠香江,那是閃閃發亮的星斗。在星空中突圍而出的月亮,在晚風中給了我一絲的溫暖,沉在水底的月影更是帶給我心靈的平靜。

  朦朧中,我想起上一次來的時候,在山頂亭子裏,放眼遠望,一覽無遺:仰望可見明媚的陽光在潔淨無瑕的天空中綻放;中間是一排排深淺有致的岩石;俯瞰水壩,湛藍的水透澈平靜,能映照出一幅倒過來的山水畫。搖曳散亂的舞者,隨風飄盪,點綴着這靜止的山水畫,就像活過來一樣。

  天蒼蒼,野茫茫,新的一天又來了。漆黑的天空由微紫變成橙赤色,天邊浮起片片金光。東方的旭日初昇,紅彤彤的光暈逐漸驅散黑暗。曙光映在六角柱岩上,跟一億四千萬年前一樣,我凝視着岩石,它好像在告訴我們:「人類歷史不斷進步,但沒有因此破壞掉珍貴的生態環境。」這正好印證前人對待這些文化遺產的精神:發展重要,保育更重要。

  水中的漣漪變成了我的思緒,這地質公園背後的文化意義到底有多深厚?人類保護大自然亦是因為人與大自然早已融為一體,缺一不可。我們現在依賴大自然的資源為生,依賴大自然的地貌景色作旅遊和經濟活動,依賴大自然教會我們有關地球的知識。而作為回報,我們制定了不同的保育措施。

  歷史不需要用一字一墨刻在岩石上記載,而是靠世人作出的改變刻畫功績。今天我們走過的拋石護堤、天然坡甚至整個地質公園,都是人類為保存自然景觀付出的血汗,讓自然得以延續發展。「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代人在享受前人的功勞,同時我們也有責任維持這些文化,更重要的是將其承傳下去。「當然了,是老師您教我們的。」幼稚園老師早已教小孩要愛護環境,這就是以教育承傳文化。一個道理,一個行動,便是建構文化保育價值觀的開端,令這文明觀念得以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保存這社會無形的資產。還有沿途的外國遊客,在本地人的熱情推廣、導賞下,將這份保育的意識傳到世界各地。香港的文化歷史及古人的保育精神會如江河般長存。

  這心靈的旅程,讓我們心裏暢快,更愉悅的是我們在萬宜水庫,既聽得到、看得見,也能用心領會感受的文化意義。儘管這社會的人物時事變遷不斷,然而自然景觀的存在,印證了人類堅毅的保育精神,願這些難得的景觀能一直保存下去。

         (此文獲香港中學第8屆保育文化徵文比賽〔高中組〕冠軍)